1 目的
對本公司供方(含供應商、外包商)在服務過程中,可能出現有害物質對產品污染的環節進行識別、 評價、控制以確保有害物質的減免和消除。
2 范圍
適用于為公司提供采購服務過程有害物質污染源的識別、評價和控制
3 定義
3.1污染源:造成HSF產品不符合HSF要求的有害物質或環節。
3.2 HSF控制計劃:在產品實現全過程對HSF產品控制方法的策劃。
4 權責
4.1 各部門推行委員:有害物質污染源的識別、評價、登錄及管理。
4.2采購部:
4.3技術部:
4.4管理者代表:
1 程序
5.1有害物質的確定:依據《環境物質管理技術標準》控制的有害物質類別及限量要求。
5.2有害物質風險識別時機
5.2.1新供方納入《合格供應商一覽表》之前;
5.2.2每年一次例行的全面評價 (一般在供方年度評審之后的一個月內)。
5.3有害物質風險評價項目
5.3.1材料/部件/活動本身的特性;
5.3.2供方評價的結果;
5.3.3有害物質檢測結果;
5.3.4有害物質檢測報告的來源;
5.3.5與以往HSF不合格的關聯性。
5.4有害物質風險評價成員
5.4.1材料/部件/活動本身的特性: 技術部
5.4.2有害物質檢測結果: 品質部
5.4.3有害物質檢測報告的來源: 技術部、品質部
5.4.4供方評價的結果: 采購部、品質部、技術部
5.4.5與以往HSF不合格的關聯性: 品質部
5.4.6核準:HSF管理者代表
5.5有害物質風險評價的準則
5.5.1材料/部件/活動本身的特性:
風險級別 |
判定準則 |
控制方法 |
高風險 |
可能介入有害物質 |
1. 簽訂環保合約,要求一級供方1次/年送檢并提供合格報告原件. 2. 要求供方建立RoHS / QC080000管理體系. 3. 現場審查供方有害物質管理體系:1次/年. 4. 本公司進料時進行有害物質成分測試. 5. 本公司每年將成品送第三方公證機構測試. |
低風險 |
不可能或不太可能介入有害物質 |
1. 簽訂環保合約,要求一級供方1次/年送檢并提供合格報告原件. 2. 現場審查供方有害物質管理體系:1次/年. 3. 本公司進料時進行有害物質成分測試. |
建議參考相關法規、顧客或其它要求, 了解常見的有害物質通常存在何種部件/活動之中. |
5.5.2供方評價的結果
依據供應商現場環境有害物質管理體系評鑒的判定結果
風險級別 |
判定準則 |
控制方法 |
高風險 |
合格分數以下 |
1. 不予合作,或要求供方建立RoHS / QC080000管理體系,評估合格后合作. 2. 列入《供方改善/消減計劃》. |
低風險 |
1. 合格分數或以上 2. 通過RoHS 或 QC080000第三方認證 |
1.簽訂環保合約,要求一級供方1次/年送檢并提供合格報告原件. 2.現場審查供方有害物質管理體系:1次/年. 3.本公司進料時進行有害物質成分測試. 4.本公司每年將成品送第三方公證機構測試. |
備注:如客戶指定的測試機構或國家認可的測試機構則不需對本項目進行評估. |
5.5.3有害物質檢測結果:
風險級別 |
判定準則 |
控制方法 |
高風險 |
有一種或多種物質不合格 |
1.不予合作或要求供方建立RoHS / QC080000管理體系,評估合格后方可合作. 2.列入《供方改善/消減計劃》. |
中風險 |
所有有害物質含量均合格, 但是測試數據比要求值低40%-1% |
1. 簽訂環保合約,要求一級供方1次/年送檢并提供合格報告原件. 2. 要求供方建立RoHS / QC080000管理體系. 3. 現場審查供方有害物質管理體系:1次/年. 4. 本公司進料時進行有害物質成分測試. 5. 本公司每年將成品送第三方公證機構測試. |
低風險 |
沒有出現不合格, 且測試結果數據比要求值低40%以上 |
1. 簽訂環保合約,要求一級供方1次/年送檢并提供合格報告原件. 2. 現場審查供方有害物質管理體系:1次/年. 3. 本公司進料時進行有害物質成分測試. 4. 本公司每年將成品送第三方公證機構測試. |
5.5.4有害物質檢測報告的來源:
風險級別 |
判定準則 |
控制方法 |
高風險 |
1. 二級(或以上)供方提供的檢測(合格)報告 2. 測試報告無公司公章 |
1. 簽訂環保合約,要求一級供方1次/年送檢并提供合格報告原件. 2. 現場審查供方有害物質管理體系:1次/年. 3. 本公司進料時進行有害物質成分測試. 4. 本公司每年將成品送第三方公證機構測試. |
低風險 |
1、 一級供方直接提供的蓋公司公章的第三方檢測合格報告 |
1. 簽訂環保合約,要求一級供方1次/年送檢并提供合格測試報告原件. 2. 現場審查供方有害物質管理體系:1次/年. 3. 本公司進料時進行有害物質成分測試. 4. 本公司每年將成品送第三方公證機構測試. |
5.5.5與以往HSF不合格的關聯性:
風險級別 |
判定準則 |
控制方法 |
高風險 |
曾經導致HSF產品的不合格(含顧客投訴與退貨) |
1. 不予合作,或要求供方建立RoHS / QC080000管理體系,評估合格后方可合作. 2. 列入《供方改善/消減計劃》. |
低風險 |
尚未導致HSF產品的 不合格 |
1. 簽訂環保合約,要求一級供方1次/年送檢并提供合格報告原件. 2. 現場審查供方有害物質管理體系:1次/年 3. 本公司進料時進行有害物質成分測試. 4. 本公司每年將成品送第三方公證機構測試. |
5.6風險級別判定說明
在風險評估項目中,因部件/材料/活動項目為固有的特性,所以依據項目評估的等級風險相對應的控制方法實施控制;其它評估項目任何一項評估為“高”時,則風險級別必須為“高”,從而依據評價準則中對應的控制方法實施控制。
5.7有害物質風險評價的登錄
5.7.1各部門將有害物質風險評價的結果記錄在《有害物質風險評估表》,交HSF副管理者代表審
核,HSF管理者代表批準。
5.7.2核準后的《有害物質風險評價表》原稿保留物控部, 副本發放到技術部、品保部等其它相關
部門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措施。
5.8風險控制措施的制定
5.8.1 物控部根據《有害物質風險評估表》確定對供方的控制方法,制定《供方改善/消減計劃》,
并由HSF副管理者代表審核,HSF管理者代表批準。
5.8.2 物控部將《供方改善/消減計劃》通知相關供方使其明確了解本公司的HSF要求,并要求供
方確定改善日期后回復,以便督促其采取改善措施。
5.8.3根據《供方改善/消減計劃》供方回復的日期,采購部、技術部、品質部確認改善完成狀況,
必要時,依據《采購控制程序》對供方現場進行評估。
5.8.4經過評估確認合格后將進行正式交易,不合格將取消交易資格。
5.9 HSF控制計劃的制定
技術部組織生產部門、品質部、采購部負責人員根據本公司產品實現的全過程,分析每個過程針對有害物質需要的控制項目、規格要求、作業標準、設備工具、控制責任人、檢測儀器、檢查標準、檢測記錄及關聯文件制定于《QC工程圖》中,作為產品實現全過程有害物質控制的實施標準。
5.10有害物質污染源的修訂
6.0 注意事項
無
7.0 相關文件
7.1 《環境物質管理技術標準》
7.2 《采購控制程序》
7.3 《QC工程圖》
8.0 相關記錄
8.1 《合格供應商名單》
8.2 《有害物質風險評估表》